展厅里过年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资讯
专题
海外
业界
更多
关键词:展览 推荐
摄影离不开交流,观看艺术展是一个学习与提高的好途径。我们精选了北京、上海、杭州、厦门、深圳、沈阳、洛杉矶等地近期值得关注的16个展览。
时间:2018.12.13-2019.2.28地点:北京·塞万提斯学院-西班牙文化中心
白求恩在前线孙家庄小庙给伤员做手术,1939 罗光达
展览由北京塞万提斯学院-西班牙文化中心、中国美术学院主办,高初策展。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的工作团队在过去8年里和相关机构合作整理了抗战时期大量边区摄影档案(大部分未发表),也将这些档案带回到摄影师手中,完成了对摄影师本人、战友、家属等200余人的口述史采访。在这一系列工作中,他们偶然地发现一批有关白求恩的自武汉、延安至晋察冀边区,乃至葬礼和陵园的图像文献。在国内的资料整理之余,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的工作团队也查到了保存在加拿大国家档案馆、多伦多大学托马斯珍本图书馆、麦吉尔大学、艾默里大学等处有关白求恩的13个卷宗。
中国的艺术家围绕白求恩的艺术创作和白求恩本人的艺术创作,构成值得讨论的话题。同时,白求恩的视觉形象的建立及流变,艺术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艺术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文化传播和文化外交与艺术史个案的关系,都是值得探寻的学术话题。基于此,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联合其他研究机构、美术馆,在2018年至2020年联合推出以白求恩为主题的展览三部曲。此次展览作为三部曲的序幕,聚焦白求恩从加拿大到西班牙再到中国的个人史。第二幕“白求恩:战士、医生与艺术家”展览将于2019年11月在中国美院美术馆举办,讨论以白求恩为线索 的历史叙事和艺术创作的丰富状况。第三幕正在积极推进中,为2020年在加拿大美术馆的展览,将围绕白求恩这个被中国人所熟知的加拿大人,探讨战争时期的摄影的功能和作用。
地点: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为什么表演,纸上水墨,2016 邱志杰
展览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建筑改造完成后的首展,也是对作为邱志杰近十年创作重心的地图系列迄今为止最为全面与系统的梳理与呈现。展览涵盖艺术家以各种媒介创作的地图作品,并聚焦于《世界地图计划》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以文化研究为基础、一组24幅的纸上水墨地图《万物系列》(2015-2017);艺术家在过去几年中创作的3幅策展地图也将在展览中呈现。
本次展览同样囊括桌面地图装置作品《世界尽头的思想》(2016)、3件展示艺术家思维与创作过程的录像作品,以及艺术家与京东人工智能学院合作开发、具有互动性质的软件装置《京东AI生成地图》。此外,展览还包含一幅艺术家专为UCCA建筑改造后的新空间而创作的水墨壁画《艺术生态地图》,这件艺术家迄今创作的最大尺幅的场域特定地图将在展览结束后继续作为UCCA的一部分而存在,也将成为这座重要机构在当代艺术生态系统之中独特位置的见证。
地点: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1870年代 托马斯·查尔德
展览汇集了120幅19世纪中国摄影的精选作品,皆由当时活跃在中国的顶尖摄影师拍摄,他们中既有最早来华的外国摄影师,又有最早的中国摄影师。这次展览中的每张照片都代表着摄影艺术的巅峰,是值得仔细研究的佳作。摄影艺术的直观性超越书面文字,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重访旧时的人物、地点与事件,让人们对遥不可及的过去有一个精准的了解。从河流到山川,从长城到紫禁城,这个以在中国拍摄原版照片为主题的展览捕捉了19世纪中国的历史建筑、祭祖遗迹、民族面孔以及传奇美景。【更多报道可关注《中国摄影》2019年2期】
地点: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自画像,1924年 徐悲鸿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美术转型的历史节点,以徐悲鸿为首的留法艺术家们选择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之路,从而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文化诉求的先驱者和践行者,成为中国美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奠基者、开拓者。本次展览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20世纪早期留学现象”学术研究展,展品来自40余家公私机构及个人,涵盖潘玉良、赵无极、常玉、林风眠、刘开渠等诸多知名艺术家的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价说:“此次展览是对一代留法艺术家的学术研究和成果展示,让人透过历史的帷幕,将目光投射于这条充满创造并带有传奇色彩的‘先驱之路’,对于完整地建构中国现代美术历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地点:北京·王府井大街王府中环-三层展厅
左:奇异花园 SAMAS;右 :风,金刚曼陀罗 SAMAS;下:潮骚,不锈钢雕塑 郑路
“幻城”侵入情景式艺术展是一场媒体数字坛城之旅程,以1600平米的展厅,实现一场艺术与科技的完整交互体验。在展览中,观众能体验到沉浸式交互、体感Mapping、虚拟现实、VR、AR等游戏式的交互体验,并通过两个主题展厅与“忘桥”数字交互灯光隧道体验一次完整的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生命之旅,穿梭于仿佛异次元的镜像之城。
展览以游戏化的模式进行体验的革新,并将“坛城”文化中“地、水、火、风、空”的宇宙观念进行艺术转化。
地点: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游泳池,2016 金胜求
本次汇展由韩国首尔摄影博物馆和松隐艺术文化基金会支持,呈现了韩国摄影在三个不同时期的面貌。
“林应植:透过镜头看历史”由金善英、石宰贤策划,展现了林应植这位韩国摄影的先驱者、教育家、批评家,在20世纪中期拍摄的描绘韩国社会变革的纪实摄影作品。金善英和石宰贤策划的另一个展览是“重塑我们的时代”,汇聚了在二战后出生并接受西方思潮影响,重新探究韩国人文和美学理念的摄影师金重晚、具本昌、李甲哲、闵丙宪和朴起好的作品。“同一个季节,不同的回忆”则由朴海妮策划,白丁基、郑喜丞、河泰汎、金胜求、刘永真几位摄影师以自己的视角和语言展示了春夏秋冬,表达了对时间、季节、人性的思考。
地点:北京·红砖美术馆
走钢丝,视频截图,2015 陶斯·马哈切娃
展览由塔雷克·阿布埃尔菲杜(Tarek Abou El Fetouh)策展,呈现10位来自亚洲大陆不同国家和地区艺术家的作品,涵盖视频、影像装置、绘画和摄影图像等媒材。参展艺术家包括中国艺术家胡晓媛、中国台湾艺术家刘肇兴(Jawshing Arthur Liou)、新加坡艺术家何子彦(Ho Tzu Nyen)、印度裔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日本艺术家樫木知子(Tomoko Kashiki)、韩国艺术家朴赞景(Park Chan-Kyong)、俄罗斯艺术家陶斯·马哈切娃(Taus Makhacheva)、黎巴嫩裔艺术家瓦 利德·拉德(Walid Raad)、泰国艺术家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和柴·斯里斯(Chai Siris)。10位艺术家的作品被置于历史与当下的思想体系之内,使无意、未知与神秘得以显现。作品以其观 念与形式、材料与媒介、姿态与行动形成一条想象中的仪礼之路,探索了 “变易”(metamorphosis)的不同表达,意图引领观者质疑叙事的确定性。
地点:上海·明珠美术馆
展出的数字艺术作品
上海明珠美术馆在开馆一周年之际推出本次新媒体影像大展。
展览与世界影像领域被称为“电子包豪斯”的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合作,邀请近二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艺术家及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一同在此展出,通过二十组囊括了多重创作手段的数字艺术作品,为观众带来一个技术塑型下面向未来的展览。这些作品尤其关注图像、声音与通信技术,并利用、调转、再挪用这些技术来了解并重塑这个世界——将世界数字化、以新的方式展现它,也印证了展览的核心:重新为世界建模。
地点:上海·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ôP
“北方,南方”系列,2008 骆丹
展览聚焦新生代摄影师的新视角,遴选了陈荣辉、甘莹莹、黎朗、骆丹、木格、史阳琨、汪滢滢、张克纯、张晓、庄辉10位摄影师的200余件作品,用镜头丈量神州大地,呈现一次关于地理,关于社会人类学,关于历史片段和个人叙事的探索之旅。他们的作品中透露着对历史和社会的关注,以及个人、团体和社会的自我意识。通过这些特质,他们审视着当下,唤起了过去也指示着未来。这些照片启示观众去深度思考自己身处的时代,也表明了理解周遭和远处的世界对于人性是何等重要。
时间:2019.1.25-2.23
地点: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影像西湖艺术现场”是浙江省文联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集展览、研究、创作于一身的双年艺术项目。“行走·观察:第二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 分为三个部分。主单元“行走·观察”由马楠策划,以“特邀项目+公开征集” 的方式呈现。本届特邀“西湖摩崖考”和“溪山行旅志”两个研究创作项目,分别以深度建构文化地图的方式进行当下的考古,考察身边的金石传统和当前的山水图像;社会征集部分选取了国内35位影像观察者的近300件作品,涉及远途行记、城市景观、细部观察、生活记忆、媒介实验等多个面向。“行走”是个体丈量空间的最小速度单位,“观察”是个体认知周遭的基本方式,而影像是行动和观察的结果,创作者以“行走丈量”和“媒介考察”的方式往复于 以西湖为代表的人文历史和市民生活之间,积淀形成个体记忆和社会档案。
另外两个部分“碧水·丘壑”风景摄影展单元和“曾经·西湖”单元分别由王庆松、矫健策展,前者希望呈现风景摄影的某些新形式,后者则延续了“2016/2017非常·西湖:首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之“看·见西湖”核心单元的关注主题,继 续展示艺术家围绕西湖,以艺术的形式建构的地域与精神的融合, 并显现出更宽的历史跨度和更具 体的家族脉络与作品的直接关联。
时间:2019.1.19-3.19
地点:杭州·G Gallery桥西艺术中心
本次展览是G Gallery桥西艺术中心2019年的开年首展。
长江,是一条母亲河,是一条充满神话气息的河,也是一条政治化的河;是一条不堪重负的河,更是一条充满希望的河。作为我国最长的一条河流,长江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而备受瞩目的“长江经济带”占有中国一半左右的人口、40%多的GDP。
2018年夏天,金立旺沿江而下,用一台617宽幅相机探寻这条大河的特质。在展览前言中,他写道:“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三股水到上海崇明岛入海口,变化的不仅仅是海拔高度和地理地貌,还有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居住在长江边的人们的状态以及和他们与这条河流的互动关系。”
时间:2019.1.15-3.2
地点:厦门·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爱喝奶茶,吃冰淇淋,爱在iPad上玩切水果和连连看”,在朱辰阳眼里外婆性格就像老顽童一般,充满了少女的天真烂漫、好奇心且情绪化,于是她便决定用自己的镜头,留住一个充满了少女活力的外婆。
在这组名为《好婆》的作品里,朱辰阳给外婆穿上自己设计的太空服,拍下“天外飞仙”的图片;让外婆穿上比基尼泳装划水;在粉色的背景布下,穿天蓝的泳衣吃冰淇淋;和外公在稻田边补拍婚纱照······虽然一开始,外婆还有些不适应,但为了支持辰阳一时间也就玩了起来,放开了拍。
从小到念大学前,辰阳一直跟外婆住一块,记忆中满是外婆大人的糕点与爱,她直呼她好婆。曾经,好婆把她的丝瓜饼、糖煎年糕、藕饼种种,分享给辰阳。而今,小姑娘长大了,又把自己爱的摄影,服装的设计,种种贪的玩,重分享回去给老人家。确切的说,一起乐在其中。“好婆是我永远的最棒的模特了!”这样的好婆,辰阳想一直拍一直拍,拍到她一百岁。
“体系”:隋建国2008-2018
时间:2019.1.19-4.8地点:深圳·OCAT深圳馆
隋建国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是隋建国自2008年以来最全面的阶段性回顾,力图全面梳理艺术家十年来的雕塑创作和观念系统的转变历程。展览由独立策展人崔灿灿策划,囊括艺术家以雕塑、文献记录、手稿、影像和纪录片为形式的近百件作品。
作为国际舞台上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隋建国从2008年的《盲人摸象》系列开始,告别了现代主义雕塑和观念艺术的传统,进入了全新的思考语境。通过持续不断、类型广泛和数量众多的实践,艺术家建立了一套独立的个人体系。此次展览的标题“体系”即由此而来,它一方面指涉艺术家十年来所形成的创作体系的内在结构,作品之间丰富、多样的思考轨迹;另一方面,它暗示着艺术家更为宽广的历史意识,重新评估和建立雕塑体系的雄心,展示其阶段性的艺术实现。
地点: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
2016年6月3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一个彝族小伙独自坐在崖边的一处废弃围墙上,俯瞰金沙江。 陈杰
由极光视觉、越众历史影像馆主办,郑梓煜、孙粹策划的“逝者如斯:长江三峡、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影像考察”首个巡展正在越众历史影像馆展出。
展览以“逝者如斯”为题,既指江河本身隐喻的时间的流逝,又指当下江河所面临的破坏性的改变,很多宝贵的自然人文景观正在急速消逝,“记录成为一种使命。”透过四位报道摄影师的视角,呈现他们对长江三峡地区(王景春)、金沙江(陈杰)、怒江(郭现中)、澜沧江(吴俊松)这四条江河流域所做的影像考察。而这也是极光视觉策划的首个项目——一人一江河。他们的影像考察在探索生活在江河流域的个体的生存状态与自然、与社会、与历史的关系之余,强调日常视角,重视个体对当下历史的书写。
王福春:我的家在东北
时间:2019.1.16-2.26地点:沈阳·伊顺艺术空间
本次展览展出王福春五个专题系列作品:黑土地、东北人、火车上的中国人、生活中的中国人、机车人等。这是王福春第一次将五个系列作品全部同时展出。极具震撼的展陈方式为观众带来近年来东北地区少有的视觉盛宴。
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纪实摄影家,王福春也是东北籍摄影家中极富艺术成就的殿堂级摄影家。他的代表作《火车上的中国人》被誉为中国摄影史无法绕过的经典。
地点:美国洛杉矶·圣莫妮卡Barke Hangar展场
中国·翁丁佤族No. 2,湿版火棉胶,2018 王新妹、满治理
洛杉矶摄影博览会(Photo LA)是全球著名的摄影艺术展览之一,名列世界三大照片交易组织之一,常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至今已经举办过26届,迄今在美国各地举办了53个艺术展。Photo LA是摄影艺术领域的一场盛会,也是一个既注重社会价值也注重商业价值的盛会,更是一个给摄影作品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的盛会。
影上书房(嘉兴)将于1月31日至2月3日携艺术家王新妹、满治理的作品及中国摄影图书榜部分入榜书籍参展第27届洛杉矶摄影博览会,展位号为C04。这是影上书房首次在美国参展艺术类博览会,也是中国摄影图书榜首次亮相国际舞台。
以上部分内容综合自网络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精彩文章回顾
点击图片进入杂志购买页面
☟